雙向思維營銷
干部在思想上要有雙向思維:一種是員工思維,另一種是老板思維。員工思維是多考慮平臺為自己帶來的價值,無論是受到下級尊重,還是受到媒體關注,都千萬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因為這一切光環的背后是公司,如果沒有這么一個平臺,自己什么都不是,認不清這個事實,就容易妄自尊大。老板思維是多考慮自己為平臺貢獻的價值,干多少活,拿多少錢。如果只惦記著“拿多少錢就干多少活”,職業發展的出路就會被自己卡住。雙向思維不但體現在思想上,也體現在行為上。我們的營銷策略的方方面面,也都圍繞著“雙向思維”展開。
組織建設要有“拉”有“打”。“拉”是搭建平臺—人才選拔平臺、組織生活平臺和上級溝通平臺。我們啟動了“百人選才”計劃,開放空缺的職位讓大家公開競聘,涌現出許多好苗子,搭建起了人才選拔平臺;我們提出“過集體生活”的團隊建設方針,希望通過團隊建設活動搭建起組織生活平臺;我們在公司內部設立了一個“樹洞”郵箱,靈感來自于和菜頭的“樹洞”網站,設立的初衷就像和菜頭說的那樣—“讓最小的聲音也有人聆聽”,了解業務人員在一線的困惑、困苦、困難,實現他們的期許、期望和期盼。“打”是預防組織中的危險。應對精神懈怠的危險,我們旗幟鮮明地提出“越積極越增長,越消極越下滑”;應對能力不足的危險,潘石屹有句話說得特別恰當:“如果你覺得自己能力很強,憑自己的才能就可以取得成功,這時失敗就等著你”;應對脫離群眾的危險,我們提出“離用戶越近,競爭對手就離你越遠”,像任正非說的“讓聽到炮火的人呼喚炮火,讓一線直接決策”;應對消極腐敗的危險,我們引用官仲的警世名言:“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通過“拉”與“打”結合,關注、關心和關愛業務人員,實現組織建設的目標:做工作上的戰友,生活上的朋友和學習上的益友。
渠道拓展要有“上”有“下”。向上,從三、四線城市向一、二線城市擴展。太陽能熱水器最早從城市開始做起,在行業發展初期由于技術不甚成熟,當時給城市消費者留下了負面印象,他們轉而選擇其他替代產品。經過多年的技術發展,當初的問題早已解決,但城市消費者的印象業已形成,所以現在要通過建造產品體驗館等舉措,在城市教育消費者。從民用熱水市場到商用熱水市場再到工業用熱水市場,未來城市市場一定是我們的主戰場。向下,渠道精耕細作,將網絡發展到田間地頭,在核心市場樹千萬大商、做百萬鄉鎮、創百臺小集。
產品組合要有“高”有“低”。面向高端市場,推出智能化設計的高端產品,滿足高端人群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智能化是產品未來的方向。IT行業常用一個詞叫“用戶友好型”交互設計,漸漸地,傳統制造業在產品設計上也越來越關注用戶體驗。同時,面向中低端市場推出高性價比產品,滿足大眾的消費需求。
政策擬定要有“外”有“內”。對外,除了常規的促銷策略外,針對經銷商實施年度獎勵計劃和品牌經營積分,建立經銷商績效考核機制,督促經銷商制定合理的銷售計劃,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對內,為員工制定合理的薪酬績效體系,兌現團隊建設獎勵計劃,調動團隊的主觀能動性。
服務支持要有“新”有“老”。后銷售時代,服務的重要性愈加突顯。每每產生一名新用戶,我們都要求仔細收錄用戶資料。2012年,我們計劃在終端開展“老用戶營銷”,讓老用戶成為我們的品牌代言人,以他們切身的產品使用體驗為品牌作背書。
品牌造勢要有“傳統”有“創新”。如今消費者的眼球大多聚焦在三塊屏幕上:電視屏幕、電腦屏幕和手機屏幕。短時間內,電視屏幕還是主導,因此我們繼續在央視高舉高打,占領品牌傳播高地。電腦屏幕和手機屏幕就是新媒體,我們為新媒體專門劃撥了一定比例的費用,充分貼近新型消費者的媒體接觸習慣,積極嘗試微博、微電影等新興的傳播方式。品牌的活化,對內通過產品的不斷更迭來實現,對外則通過傳播方式的不斷更新來實現。投放傳統媒體的同時投放新媒體,不僅是出于擴大銷售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活化品牌。
執行層面要有“粗”有“細”。以經銷商年會舉例,年會是我們每年執行力度最大的項目,執行起來既要“粗”—為項目拉框架,為執行者提供硬待遇、硬政策和硬支持;又要“細”—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要有硬作風,專注做好每個細節。
雨果說:“最猛烈的打擊莫過于失掉平衡。”營銷的雙向思維就是一種平衡之道。單向思維像“金雞獨立”,撐得了一時撐不了一世;雙向思維是“兩條腿走路”,唯有站穩,才能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