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駛入知識產權轉移轉化“超車道”
三部委推進“千校萬企”行動,最大程度發揮校企協同效應——
企業是市場的創新主體,高校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如今,二者將更加緊密地結成“協同創新伙伴”關系。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聯合印發《關于組織開展“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行動的通知》,提出有組織推動1000所以上高校支撐服務1萬家以上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千校萬企”行動目標。這將推動高校與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最大程度發揮校企協同效應,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
“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教育部出臺促進高校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聯合財政部實施專利轉化專項計劃,多措并舉,強化以轉化實施為目標的知識產權運用。”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下稱運用促進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三部門聯合開展‘千校萬企’行動,將進一步加快高校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向企業轉移轉化。”
專利開放許可成為重要抓手
知識產權是高校創新成果的重要載體,也是連接創新與市場、促進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橋梁紐帶。上述運用促進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更好發揮知識產權作用,“千校萬企”行動將推進實施一批高校專利開放許可項目。
“專利開放許可是專利法第四次修改創設的新制度,是簡便快捷的‘一對多’許可方式,有助于促進供需對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開放許可與體制機制改革、政策資金引導等措施協同發揮作用,有利于高校盤活專利資產,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該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為了推動專利開放許可制度平穩起步、高效運行,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期召開了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專利開放許可實施工作,并向局內部門印發了《推進專利開放許可實施方案》,向地方知識產權局印發了《專利開放許可試點工作方案》,計劃在2022年底前,發動超過100所高等院校參與試點,達成專利許可超過1000項,有效提升專利轉化成效。目前已經有13個省份印發了試點方案,6個省份組織了77所高校篩選公布了3375件專利進行開放許可,精準匹配推送到1.9萬家中小微企業,達成許可合同587份。
“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發布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數據,出臺專利評估指引國家標準,為開放許可定價提供方法指導和數據參考,并從高校院所供給側和中小企業需求側雙向發力,推動高校院所創新成果轉化見效。”上述負責人表示。
扎實推進專利轉化專項計劃
除實施推進高校的專利開放許可項目之外,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千校萬企”行動中,還將組織各高校積極參與專利轉化專項計劃,降低中小企業技術獲取成本,推動高校專利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據了解,專利轉化專項計劃于2021年3月由財政部、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啟動,內容包括激發高校院所專利轉化活力,指導高校院所完善知識產權權益分配機制,并依托高校院所知識產權和技術轉移中心、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等載體,集中發布專利技術供給信息,組織高校院所、國有企業深入中小企業開展專利技術對接活動,提高中小企業專利實施能力等。對于開展專利轉化專項計劃的省份,財政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將指導建立涉及中小企業相關專利轉讓、許可、質押業務辦理的綠色通道。據統計,2021年全國高校院所專利轉讓許可達到2.7萬次,同比增長33%,是全國專利轉讓許可總體增速的近2倍,其中向中小企業轉讓許可2.4萬次,占比89%。
運用促進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千校萬企”行動還提出探索專利所有權共享、收益權讓渡等機制,指導做好知識產權歸屬和收益分配工作,鼓勵參照使用《產學研合作協議知識產權相關條款制定指引》,防范知識產權糾紛風險。
精準對接助推中小企業創新
“千校萬企”行動提出了“七個一批”重點任務,推動高校與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其中包括協同攻關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打造一批創新聯合體、優化整合一批技術創新平臺等,以支持高校和企業探索協同創新的新機制、新模式,并根據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中小企業特點,實現與高校精準對接,開展不同形式的創新合作,突破一大批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強化企業需求牽引和市場化導向的知識產權布局。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小企業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力量,我國70%以上的發明專利都來自中小企業。開展校企合作是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是推動高校創新成果惠及中小企業的重要舉措。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教授李順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千校萬企”行動有利于發揮高校在基礎研究方面的優勢和企業產業化創新的優勢。“這一行動延續了我國加強產學研合作的政策導向,將充分發揮高校基礎研究主力軍作用和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并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重要的創新發源地,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有力支撐。”(劉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