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子煙撞上監管鐵板
繼國家煙草專賣局發布《電子煙管理辦法》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日前批準了電子煙強制性國家標準,該“國標”將于2022年10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電子煙長期以來的無統一標準生產階段結束了,電子煙行業“有據可依、有標可循”的強監管時代將來臨。
從野蠻生長到規范發展,是很多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電子煙也不例外。但電子煙監管該如何拿捏好“既管好又不管死”的平衡度,向來不乏討論空間。電子煙是“戒煙神器”“潮流科技”等人設,和“電子煙也是煙”式判斷,在輿論場中時常形成對撞,由此而來的爭議也會朝著電子煙監管松緊力度把握上延伸。
應看到,電子煙健康無害的說法,經不起科學性拷問。世界衛生組織就明確指出,電子煙中多含有成癮物質尼古丁,吸食可能造成急性肺損傷、急性嗜酸性粒細胞肺炎等疾病,還可能墜入“成癮陷阱”。在此背景下,電子煙進入監管射程是必然。
事實上,當前的監管辦法與國家標準都明顯秉持了“嚴”字訣。以前,電子煙在很多地方既不屬于醫藥產品,也不屬于煙草制品,而是被看作電子消費品。但如今,電子煙的“糖衣”被剝去,“煙”的本質被凸顯出來。電子煙再想打著幫助戒煙名義享受“公共場所控煙”紅利,抑或是用糖果味和潮流感誤導青少年,已經行不通了——這會撞到監管法規的鐵板上。
嚴監管之下,電子煙行業也勢必會迎來考驗和檢驗——新國標會“驗”出電子煙企業的標準化生產能力與外部風險抵御能力。此前電子煙行業亂象叢生,上萬家企業可能有上萬種生產標準。在標準明晰后,那些缺乏資質、質量難保的電子煙品牌勢必被加速清出市場,行業也終將迎來洗牌。
都說“規范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在被納入監管后,電子煙行業如何才能實現“更好地發展”,顯然仍需探索。但無論如何,“自我規范”都是前提。(作者系知名評論員)
手機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