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升級、產業擴容 前海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發布“2.0版”
201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之日,國務院批復實施《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2010-2020 年)》,前海合作區橫空出世。
13年之后,12月21日,《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前海總規》)發布“2.0版”,前海合作區定位、目標、產業規劃等一系列內容全面更新。
13年來,前海始終堅持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開發建設取得重要成效,港資占實際使用外資比例達95.7%,金融業、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和專業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52.5%,實現“一年一個樣”。
尤其在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合作區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大幅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前海的產業形態隨物理空間的“擴容”而更加豐富。
從“1.0版”約9700字到“2.0版”逾1.8萬字,《前海總規》哪些更新和創新表述值得關注?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前海總規》不僅將前海的戰略定位更新為“一平臺一樞紐一區一高地”(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高地),還提出到2025年、2030年、2035年的“三步走”路線圖,以及深港合作、改革開放、現代服務業發展三方面共14項主要指標目標。
具體到各個產業,《前海總規》要求進一步深化金融業開放創新,還新增或細化了對會展業和商貿物流業、科技服務業、專業服務業、新型國際貿易、現代海洋產業等的規劃部署,體現了對前海“擴容”的全面考量。
區域定位再升級
“一年一個樣”,前海13年來的快速發展,讓其未來充滿了更多想象,也承載了更多期盼。
兩年前,《前海方案》對前海的戰略定位為“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兩年后,《前海總規》對前海的定位再次升級,在“一平臺一樞紐”的基礎上,新增了“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和“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高地”。
前者,《前海總規》明確前海將堅持依托香港、服務香港,加快推進規則機制一體化銜接、基礎設施一體化聯通、民生領域一體化融通,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為香港經濟發展進一步拓展空間。
后者,《前海總規》要求鞏固提升現代金融、法律服務、信息服務、貿易物流等優勢領域,積極開拓海洋經濟、數字經濟等服務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攜手香港推動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
“香港是中國最重要的一個離岸自由港。深港如果可以深度合作,就能讓內循環和外循環緊密銜接。而前海在其中將發揮重要作用,未來要更加解放思想,更大膽、更系統地把香港和深圳的優勢疊加,做到互聯互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認為。
《前海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高端要素集聚、輻射作用突出的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到2035年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更加完善,營商環境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而普華永道日前的一份營商環境藍皮書顯示,前海整體營商水平優異,已基本實現營商環境在2025年“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目標。尤其在世界銀行10項效率指標評估中,前海總分已接近香港、新加坡水平。
定位升級之下,此次《前海總規》也提出了前海更高、更細致、更量化的發展目標。
如在深港合作方面,《前海總規》要求到2025年港資企業數達到11000家、香港居民就業數達到10000人、在港澳提供跨境政務服務事項達到400項。
在改革開放方面,《前海總規》明確到2025年新增制度創新全國復制推廣數30-50項、新增制度型開放典型案例40-60項、實際使用外資規模達到280-320億美元等。
在現代服務業發展方面,《前海總規》目標到2025年現代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360億元,引進、培育前海全球服務商40-50家,涉外法律服務機構60個,港資、外資金融機構300家,境外專業人士備案執業人數1000人。
構建“一心一帶雙港五區”
13年前的前海總規中,前海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提出沿前海灣形成特色鮮明、有機關聯的“三片一帶”布局(商務中心片區、保稅港片區、綜合發展片區、濱海休閑帶)。
隨著前海物理空間的擴容,此輪《前海總規》創新提出“一心一帶雙港五區”的空間結構。
具體來看,“一心”即前海城市新中心,包含桂灣、前灣及媽灣片區、寶中片區、大鏟灣片區等,將著力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大力發展高能級總部經濟、高流量貿易經濟、高端化服務經濟、高層次會展經濟,打造灣區國際會客廳。
“一帶”即綠色活力海岸帶,依托深圳西部海岸帶,聯動環深圳灣、環交椅灣,實施“連山、通海、貫城、串趣”的山海連城計劃,打造藍綠交織的活力海岸帶。
“雙港”即深圳國際航空樞紐港、國際航運樞紐港,將統籌發揮深圳機場海空鐵聯運優勢,構建面向亞太地區、連接歐美澳、銜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航線網絡,建設臨空經濟區,打造高品質國際航空樞紐港。依托深圳港西部港區,聯動香港提升航運高端資源配置能力,強化港城融合,共建輻射全球的國際航運樞紐港。
“五區”即依托自南向北的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區、桂灣前灣及媽灣片區、寶中及大鏟灣片區、機場及周邊片區、會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區等五個片區,布局科技創新、國際金融、會展海洋、商貿物流、先進制造等產業功能組團。
“深圳的發展起端于羅湖中心,后面又建設了福田中心、南山中心等。如今,前海提出‘一心’,將成為深圳的一個新城市中心,意味著深圳的高端要素將向前海集結。”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前海分院院長曲建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一心”配合“一帶”“雙港”“五區”的分工安排,“前海總規”相當于對前海120.56平方公里的開發建設做出了清晰界定。
產業形態極大豐富
物理空間的擴容也帶來產業形態的極大豐富。
其中,金融作為前海的支柱產業,《前海總規》在金融方面的表述承接了《前海方案》、“金融支持前海30條”等文件,要求深化金融業開放創新,深化深港金融融合發展,提升金融服務深港實體經濟發展水平,創新前海金融監管機制。
《前海總規》也新增了多項內容,包括支持內地與香港保險機構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合作開展養老險、航運險、信用保險、機動車輛險及再保險等跨境保險業務;實施高水平的資本項目開放政策,吸引跨國企業設立財資中心,研究拓展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功能及試點銀行范圍;開展數字人民幣跨境試點,探索跨境應用場景,打造深港數字金融平臺;支持銀行機構設立科技支行,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科創保險等服務模式等。
“擴區”后的前海將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納入,《前海總規》則將“提升會展業和商貿物流發展能級”專章列出,明確將有力支撐深圳打造國際會展之都,加快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建設,聯動港澳引進國際知名行業展會,推動深港、深澳“一會展兩地”聯合辦展。
商湯科技、思謀科技、影石創新等知名企業匯聚,科技企業突破9000家,擁有企業工程中心、工程實驗室、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152家……近年來,前海在科技創新領域也持續發力。
此次《前海總規》將“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專章列出,明確將打造科技服務產業集群,與香港共建技術轉移中心,促進技術貿易發展。探索深港檢測認證業務互認,推進“灣區認證”,實行“一次認證、一次檢測、兩地通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促進企業降本增效、增強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力方面,工業互聯網的作用日益被重視,寶安區在這一領域大力探索,已連續兩年獲評全國唯一的五星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基地。
結合寶安區的產業優勢,前海此輪《前海總規》也提到,將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等新業態,探索建設深港設計中心,規劃建設“創新創意+柔性制造+中試服務”工業設計平臺。同時,加快大灣區工業大數據中心建設,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基地,推動大灣區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等重大平臺落地。
《前海總規》還提到,將提高專業服務業國際化水平,積極發展建筑及相關工程領域服務業,便利香港工程、建筑、測量、園境領域專業機構及專業人士在前海備案執業。
記者了解到,截至今年7月,香港建設領域已有50家專業機構、444位專業人士在前海備案,有10家香港專業企業獨立承接項目,74名香港專業人士參與前海項目建設。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前海擁有深圳首個千億級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前海聯合交易中心,還坐擁深圳九成以上跨境電商業務,全市正常運作的5個跨境電商監管場站有4個在前海范圍內。今年1-10月,前海綜保區外貿進出口2064.6億元,同比增長9.7%。
在此背景下,《前海總規》提出將大力發展新型國際貿易,有序發展數字貿易、離岸貿易,建設新型國際貿易平臺。具體舉措包括,建設前海數字貿易綜合服務平臺,聯動香港推進數字貿易項目化產品化,構建數字貿易跨境交易結算新機制;前海綜合保稅區探索實施“一線徑予放行、二線單側申報、優化賬冊管理模式”制度;打造大宗商品貿易集聚區、跨境電商集聚區等。
600平方公里海域、68公里海岸線、13個海島、6個港口碼頭、5個一類口岸,注冊涉海企業約3400家,集聚了招商工業、中集海工、亞太星通等一批海洋龍頭企業……海洋產業,成為此次《前海總規》重點部署的又一優勢產業。
具體來看,《前海總規》明確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積極吸引海洋領域國家級實驗室等創新載體落戶,與港澳共建實驗室、研究中心;加快高端航運服務集聚發展,聯動香港建設國際高端航運服務中心,拓展航運領域金融、法務、經紀等服務;深化國際船舶登記和配套制度改革等。
“‘擴區’后的前海擁有豐富的產業業態,將在高新科技、海洋科技、航空物流、會展業,以及先進制造業等方面大有可為,大大提升前海的發展能級;同時可彌補香港在科技研發、先進制造業等方面的不足,助推港方產業鏈與價值鏈能級可持續提升。”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彭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