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外資企業眼里的中國對外開放45年——“我們見證了中國與世界的‘雙向奔赴”
1978年,深圳蛇口工業區首次邀請外商投資建廠,成為“改革開放的第一支試管”,從此打開了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發展的大門。45年來,深圳良好的營商環境不斷吸引外商投資,深圳實際使用外資規模持續走在全國前列。外資企業在見證著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同時,既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助力,也享受著中國經濟發展為其帶來的紅利。
在深圳蛻變成長過程中,稅收也伴隨其中,精準的政策支持和不斷優化的稅收服務,助力外資企業在深圳發展壯大。“我們為中國帶來資金和技術,中國也給我們帶來了市場和機遇。”近日,記者采訪深圳三家外企的財務經理時,他們這樣表達對中國對外開放45年的感受。
從一項項稅收服務感受“稅務溫度”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出臺,為外資企業打開了“機遇之門”。憑借資本和技術等生產要素優勢,外資企業迅速搶占國內市場份額,如今家喻戶曉的食用油品牌“金龍魚”就是其中一家。
“金龍魚”食用油由南海油脂工業(赤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海油脂)生產。1984年,深圳率先開啟糧油體制改革,彼時市場上充斥的多是質量良莠不齊的散裝食用油。新加坡郭氏叔侄瞄準符合衛生標準的小包裝食用油市場,在深圳投資建立起第一家油脂加工廠——南海油脂,以“金龍魚”系列產品引領“國民餐桌”技術革新、品質升級。
“南海油脂根植中國超過35年了,‘金龍魚’是深圳改革開放孕育出的糧油品牌。我們的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南海油脂財務經理衛小春表示。
從一開始對外資企業的稅收政策輔導,到后來辦稅繳費越來越便利的稅收服務,越來越優化的稅收服務深度融入外資企業的每一個發展階段。“稅務部門如今的服務越來越精準。”衛小春感慨道。
近些年來,深圳稅務部門改變以往形式單一、效果有限的單向宣傳模式,對外資企業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篩選,精準匹配適用政策,通過走訪、電話、電子稅務局等多渠道宣傳外資企業稅費優惠政策,開展一對一送政策上門,逐戶輔導企業申報享受稅惠紅利,推進服務從“企業提需”向“主動供給、滿足所需”轉變。
“好政策加好服務,讓外資企業在深圳施展拳腳、站穩腳跟。可以說,作為外資企業,我們見證了中國與世界的‘雙向奔赴’。”衛小春說。
從一張發票變遷感受“深圳速度”
1981年,全國第一家外資企業營業執照在深圳誕生。如今,深圳累計存續外資企業超7萬戶。外資經營主體總量和創業密度的不斷增長,也帶來了管理與服務壓力幾何量級的增長。手工開票、珠算計稅、排隊申報等辦稅手段已然無法適應形勢,稅收征管信息化成為大勢所趨。
沃爾瑪是一家創立于美國的世界性連鎖企業,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隨著中國商業零售業的對外開放,1996年,沃爾瑪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來到深圳改革開放這片熱土,開設了中國第一家沃爾瑪購物廣場和山姆會員商店。得益于改革開放及中國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沃爾瑪在中國迅速發展,目前已在全國180多個城市開設了400多家商場,僅在深圳就有28家。
“在中國密集開店,信心來自于中國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沃爾瑪(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劉白言表示。讓他感受最深的,莫過于辦稅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的變化。“從紙質發票到電子發票,不僅發票的樣式、形態發生了變化,征納雙方的交付互動方式也大不一樣。現在在電子稅務局點擊網上申領,幾十萬份電子發票秒到賬,即領即用很方便。”劉白言說。
作為與經營主體緊密相連的窗口部門,稅務部門在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這條路上,改革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稅務總局的統一部署下,深圳稅務部門以算力換人力、以數力增效力,服務外資企業的方式日趨現代化——
1994年分稅制改革后,深圳在全國第一個推出電子報稅系統;
2004年5月,推出電子納稅服務品牌“易辦稅”;
2005年,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網上申報和網上認證全面上線,出口退稅業務中推出了遠程預審系統;
2018年,上線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開出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
2021年初,打造線上“遠程辦”服務平臺,納稅人“足不出戶即可一站式辦結”……
不僅如此,隨著智慧稅務建設的加速推進,以辦稅“指尖革命”為代表的便民辦稅措施,用“速度”跑出了“溫度”。“作為零售商,實體門店分布在深圳各區,以前辦理稅務事項需要多點來回跑。如今,增值稅申報異常比對、稅種核定、變更稅務登記等業務都可以通過深圳稅務‘遠程辦’平臺辦理,極大地簡化了我們零售類企業的辦稅流程。”劉白言說。
從一本政策指南感受“開放深度”
住友電工電子制品(深圳)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間野滋,最近收到了稅務部門送來的一本政策指南。“稅務部門定期更新的政策指引對我們來說十分有價值。”間野滋說。
自1994年在深圳落戶的住友電工,不僅在中國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還受益于中國產品的成本優勢、規模優勢打開了廣闊的國際市場,現已成為深圳大型高端制造業的重點企業。“伴隨著企業的成長,涉稅業務也越來越復雜,涉及跨境投資和國際稅收業務,業務復雜繁瑣。”間野滋表示,得益于稅務部門清晰的國內稅收政策指引,以及不斷更新的“國別指南”助力,公司立足深圳的國際化發展之路比較順暢。
45年來,深圳從一個貧窮落后的邊陲小鎮變成璀璨奪目的創新之城,不斷融入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的歷史洪流,從中國改革開放的“探路者”發展為新時代的“示范區”,創造了“深圳速度”“深圳質量”“深圳創新”。
在這一過程中,深圳稅務部門著眼于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之大者”,推出系列稅費征管服務一體化舉措,為“引進來”“走出去”企業增強稅收政策確定性、辦稅繳費便利性和執法標準統一性。通過打造企業“走出去”政策資訊庫、組建企業“走出去”“稅專家”、定期更新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國家(地區)稅收指南及探索國際稅收事先裁定協同機制等,助力營造更為高效、公平、透明的稅收營商環境,讓“引進來”企業留得住、“走出去”企業行得穩。
“公平、優惠的稅收政策,讓住友增強了投資的信心,快速擴大規模,公司得到長足的發展。”間野滋說,中國開放的大門、友好的政策讓他們這樣的外商,堅定了在深圳、在中國長期投資的信心。
我國改革開放45年實踐表明,外資企業給中國帶來資金和技術、促進產業培育升級的同時,中國這個大市場也激發了外資企業的經營活力和創新動力,彼此成就,相得益彰,打通了中國和世界雙向互動、互促共贏的發展之路。
(作者:中國稅務報記者林建榮?實習記者黃金慧)